北京胡同「那曲」的文化密碼
- AnnieONE
- 2016年8月2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1年5月24日

這是一間位在北京五道營胡同裡,以頂級羊絨毛圍巾為主角的織品店,取名自盛產頂級羊絨的西藏海拔四五一三的那曲地區。兩、三年前我在一部介紹中國慢速時尚的短片中,首次驚訝於原來文化中的美感與小細節,可以如此地像一組密碼般,被織在、被染進方正的披肩和飄逸的羊絨圍巾裡。
這間店的主人暨設計師,是畢業於北京服裝學校的曲咪娜。在Slow Fashion in China短片中,她正介紹著一條顏色取自宋代青瓷天青色、利用模仿陶瓷刷釉的做法,生成似汝窯中常見之蟹爪紋的羊絨披肩。將產自西藏那曲的羊絨原料送至江南地區,進行紡染。採取的是量小精緻的路線,原料及製作皆講求自然,和大多數的手工藝品一樣,沒有一條圍巾或是披肩是相同的。
咪娜在片中說,其實像披肩中藏有的設計細節秘密,是文化但終究也是視覺樂趣,顧客也不一定需要了解設計靈感,畢竟,審美,本來就是一件主觀的事。但在我看來,這些細節更像是某套文化密碼,看得懂的人自然知道其超越標價的價值。
畢業後曾在大眾流行服飾店擔任過設計師的咪娜,本想終於可以一展設計及織品方面長才,沒想到卻是在做看市場的工作,看完市場後的第二步才是設計,也意味著她對織品的熱情注定與需要跟著市場走的大眾設計無緣,但這樣看市場設計的生活,並不是她學習織品的原因。
在辭掉在大眾流行店的設計師工作後,她開始旅行,走遍還存有手工藝的地區,想做出在地的東西,同時精緻、慢速、與少量,也是對環境更友善的做法,並且收入不需被層層剝削,能夠足夠回饋到當地手工人的手中,讓當地年輕人願意留下學習珍貴的技藝。

追求服裝本質 材質與舒適度
去年我和咪娜在店裡碰面,她泡上一壺茶待我,店裡擺放了古箏,她的茶藝及古箏老師皆來自台灣。已走訪過台灣多次,每次都在永康街花很多時間的她,對於在台灣仍保存的深厚中華文化,感到既珍惜又感激。
我們談到那個促使她從跟隨大眾流行回到追求服裝本質的念頭,她說,其實在辭職後方向尚不明,但反而因此讓她回到紡織的本質,從原材料思考,她只清楚這將是那曲的原點、源頭。最終她選擇了蠟染及藍染做為探索的方向,與當地苗族人共同創作,在北京已有固定客源的她,也為村落帶來收益。
她的客源很國際,但指的不是外國客人,而是居住海外、或著有過海外生活經驗的華人,因為她的作品裡面藏有那些深厚的文化密碼,在愈來愈趨向一致的主流時尚中,中華文化的文化密碼反而較西方奢侈品牌,更能展現適合華人的獨特性與美感。
她在一四年被選為為米蘭「看見造物展」簽約三年的設計師,其展秉持的精神是「上乘非奢侈」。被選中展品的重要特色之一,除了美學,還有當代的應用性。對全球廣大的華人來說,具有應用性的中式美學,或許可說是對文化最後的救贖。
期待環保時尚中講求的重質不重量、多元與強調在地的特色,能夠在日趨同質的全球時尚業中,提醒人們重新重視織品之美與紡染的本質。相關內容可見《紡織月刊》237期。Photo I 曲咪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