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我們。閱讀。發現。分享

反時尚:一部寫給未來十年的宣言 (三)

  • AnnieONE
  • 2016年10月17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21年5月24日


歐洲趨勢專家 Lidewij Edelkoort(後稱 Li Edelkoort),在巴黎及開普頓發表針對 2016/17 年秋冬,引起廣泛討論聲浪的「反時尚:一部寫給未來十年的宣言」(Anti_Fashion: a manifesto for the next decade)部分內容,將其趨勢分為三篇解析。

*全球趨勢二:當時尚業成了無感空殼,消費者核心與嚴謹製作將全盤接手(消費者、設計師)

當快速時尚使得買衣服像買蔬果一樣的頻繁且無足輕重時,便很難回到過去六、七零年代,甚至更早時,對布料、縫製法的講究及重視了。妄論中國古代文人講求的「先正衣冠,後明事理」,或者在早些年間人們梳妝,穿戴整齊、還是過年時才穿新衣戴新帽,在看待服裝時的那股興奮與慎重,那種藉著整理服裝來整理心情的態度,在如今,就算服裝配件可以從表面看來一樣不缺,但那種態度卻幾乎蕩然無存了。

因此 Li Edelkoort 宣告「就連如今的趨勢預測也需要改變了,要轉而關注社會的變遷、在生活風格間找出有創意的想法、並且關心消費者的行為。另外重要的是,該要興起一股專注於紡織品、如何製作服裝、以及回到手工定製的哲學風潮。」回想從二零一二年以來至今幾年間,奢侈品牌如巴黎世家、迪奧、愛馬仕等品牌其創意總監的紛紛求去;其中不乏離開高級成衣界,專心製作高級定製服的設計師也大有人在,如,高提耶、 Victor & Rolf 等,不難看出設計與製作精美的衣服,仍是這些才華洋溢的設計師,在擺脫商業運作節奏,捫心自問後的追求。

思考:打版製作乏人問津,了解布料的人太少(製造、材料)

Li Edelkoort 也提到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,那就是缺乏打版、面料等等,在設計師光環以外各種專職人才的培養。以歐洲為例,更多強調的是一件衣服的製作過程,絕對不是設計師一人可以完成的,而是整個團隊的事。筆者引述山本耀司在回憶錄《做衣服》書中所言:「面料部門和打版師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,比如,當打版師提出要做出這樣的感覺,用這種布料比較好時,面料部門就會拿實物給打版師看,像打乒乓球一樣地不停交換意見...我就像是一個交響樂團的指揮或是電影導演,連我自己最初也看不到明確、具體的衣服樣子,所以要將想法具體化,如果沒有高水平的技術人員便很難達成。」

山本耀司先生在書中不斷強調與面料對話的重要,以及表示在他發想的環節中,打版師都要在場。另外 Li Edelkoort 也表示,現今的服裝在款式上求輕便,大批量製造的廉價服裝也因著款式簡單、集中在開發中國家的粗濫製造,亦將在未來間接導致各地精緻工藝的消失。相關內容可參見《紡織月刊239期》。Photo I AnnieONE、Jean Chang

廣交會布料攤

最新文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