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我們。閱讀。發現。分享
紅點設計部落格

替下一代著想 永續設計也是社會設計


許多產品從原物料取得、生產過程中,間接對地球造成傷害;光鮮亮麗的產品背後,落後國家勞工遭壓榨的問題更不時浮上檯面,這些議題近年來漸漸被外界關注,人們因此開始反思有沒有哪一種方式,不僅可以讓產品從中獲利,還能兼具環保、社會責任,甚至能具備美感,因此「永續設計」的概念開始被以不同名詞廣泛討論著。 永續設計,討論的不單只是環保議題,可能是物盡其用的循環經濟,也或許是讓制度更完善的社會設計,更可能是兼具社會責任的初心,而產品能夠獲利,又能兼具美感,無非是最棒的局面。

回首台灣,設計師開始從過去的產品功能導向,逐漸開始關注環保問題、貧富差距、社會責任等議題,各自提出以設計為手段的解決方案,尤以2016台北市世界之都舉辦後,「社會設計」一詞更被一般不懂設計的民眾所知;另一層面,由於不同的國家面對不一樣的內部問題,設計成了一把萬能鑰匙,透過它,讓更多消費者關注社會議題,使國家進入良善正循環,反思設計之於環境、人本的鏈接,這就是「永續設計」。

為了分享致力於永續設計的設計師及精神,紅點設計沙龍與Picupi挑品新聞12月15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「永續設計的時尚之道」沙龍,邀請Studio Lim設計總監林昀廷、CLAYWAY銀黏土製作所設計總監王逸茹、VOOME品牌創辦人李宜珊、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創辦人之一吳儀庭分享設計理念,並由臺灣紅點執行總監鄭雯瑄、挑品新聞創辦人張倞菱主持。

打破刻板印象 永續設計兼具環保與時尚

許多一般民眾對於永續設計,停留在資源回收、企業口號等刻板印象上,但永續設計也可以很時尚又兼具實用性。

例如,BAGO就將不要的塑膠袋透過熱壓技術重製成零錢包;CLAYWAY從廢3C產品中提煉出貴金屬黏土,製造成純銀飾品;Studio Lim利用植物纖維製作獨一無二的杯墊;VOOME則以「素食皮革」為號召,製作出兼具無毒、可水洗,又接近真皮質感包包。

「台灣一年用掉180億個塑膠袋,平均1人1年使用782個、1天2.14個,但可怕的是,回收率只有7%!」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創辦人之一吳儀庭說,塑膠袋最後的處理方式不是焚燒、就是掩埋,兩者對環境、人體傷害不以言喻,BAGO所做的雖然無法減少塑膠產生,卻能透過再製的方式,讓塑膠袋做極大化利用。

BAGO將不要的塑膠袋透過熱壓技術重製成零錢包 。

而BAGO製作出來的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,如果使用者不慎割破也可以寄回來,透過技術重新拼接再使用,用到塑膠脆化為止。

CLAYWAY銀黏土製作所設計總監王逸茹分享,3C科技的發達造成許多電子廢棄物,因為玻璃、塑膠及貴金屬不易被分解,若沒有妥善處理,污染性甚至比傳統污染源還高,因此他們利用精煉提純的技術,將其再製成歸類在金屬的金屬黏土材料。

CLAYWAY銀黏土製作所設計總監王逸茹。圖片提供:紅點設計部落格

由於金屬黏土類似陶土製程,過程中不需龐雜加工機器設備,能減少電力使用並降低工作危險,甚至製出的飾品若不盡滿意,還能夠重新回到製程中「再來一次」。

CLAYWAY銀黏土製作所利用精煉提純的技術,將其再製成歸類在金屬的金屬黏土材料。

Studio Lim設計總監林昀廷指出,他們是以「材料導向」創造的設計品牌,以實驗方式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業製程,透過亞麻、廢木屑等材料製造出的每一個產品都是獨一無二,當買家陷入「選擇的焦慮」時,代表消費者已經愛上產品了;VOOME創辦人李宜珊表示,以純素皮革為號召的品牌,能不帶有任何動物足跡的皮革,不僅是對動物友善,也是對環境的尊重。

Studio Lim以「材料導向」創造的設計品牌,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業製程,透過亞麻、廢木屑等材料製造出的每一個產品是獨一無二。

VOOME創辦人李宜珊表示,以純素皮革為號召的品牌,能不帶有任何動物足跡的皮革,不僅是對動物友善,也是對環境的尊重。圖片提供:紅點設計部落格

永續設計的困境:無知

台灣紅點執行總監鄭雯瑄在這場沙龍中舉例,在德國柏林街頭出現一台「銷售良心」的自動販賣機。表面上,這台販賣機賣的是一件僅2歐元的廉價衣物,當消費者投入硬幣後衣服暫時不會掉出,取而代之的則是播放一部約20秒紀錄短片,影片內容為廉價衣物其實是由一群嚴重超時、低薪的血汗勞工製作而成。

影片結束後,螢幕會出現一道選擇題,「購買衣物」或「捐出剛剛投下的2歐元」,最終的實驗結果是,90%的民眾均選擇捐出。因此,許多民眾並不是不想對環境、社會負責任,而是出於無知,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。

回顧設計史,其實很多產物早已不符合現代需求,但為什麼仍要列入教材當中?主要的原因仍在於這個以現代眼光看來已過時的設計,卻與當時社會的鏈結密不可分,並沒有誰重要、誰不重要的二分法,現代亦然。

Studio Lim設計總監林昀廷回憶,過去在讀書時,學校傳達給學生的是「設計師是為了讓社會更好而存在」理念,但當他踏進職場、任職於某家科技公司設計部門時,收到指令是在一年內用2塊美金的成本設計出一個電腦螢幕,這樣的預算能選用什麼材質?只有對環境造成傷害的塑膠。

這代表什麼?代表企業創辦人的思考很重要,無論好與壞,一個企業主的思考會形塑一家企業的精神,而重視永續利用、循環經濟的時代已悄悄來臨。

台灣紅點執行總監鄭雯瑄舉例紅點設計得獎者的社會設計理念。圖片提供:紅點設計部落格

但令人無奈的,環保在設計中往往是附加價值,價格、外觀才是消費者的購買主因,因此許多設計師在作業流程中,常常都是設計、找工廠、計算成本,但若這時突然發現「成本怎麼這麼高」又必須重來一次;因此不如將作業程序反過來,先思考如何兼顧永續、成本、質感再來作業,而不是一頭熱的投入,這就是現實。

再一個例子,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在販售產品時,常面臨消費者「為何我要花680元買一個塑膠袋再製的零錢包」的問題,但事實上,再製過程涉及的技術、步驟,投入的心力、時間絕對不比市售量產品少,甚至還多出許多;CLAYWAY也曾面臨同樣的問題,消費者曾提出「為什麼我不買純銀,要花錢買再製後的銀黏土飾品」。

由台灣紅點、Picupi挑品新聞舉辦的「永續設計的時尚之道」沙龍,設計師除了設計概念,也與聽眾分享產品製造與品牌經營的歷程。

挑品新聞創辦人張倞菱論述循環經濟底下的永續時尚商業模式。圖片提供:紅點設計部落格

永續思考讓設計師回歸設計的初心—讓世界更美好。 然而,如何將正確的觀念溢散至一般民眾,讓消費者購買產品時,買的不只是一個用品,更是一份「認同」與「責任」,並能兼顧設計師與企業的合理獲利,是整個產業生態系共同努力的目標。

 

最新文章

bottom of page